安徽农垦集团



皖南农垦茶区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皖南农垦茶区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4-02-26 浏览次数:2411

周王茶场调研组
皖南农垦茶区现有茶园5.2万亩,六个茶场茶园面积 均在5000亩以上。茶区经济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 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过程中,有过辉煌,也有萎缩。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如何把握经济脉搏、发挥自身优势、壮大农垦 经济是茶区人所面临的新课题。走茶叶产业化、投 资多元化和茶场集团化之路是农垦茶区快速发展的 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一、农垦茶区茶叶产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农垦茶区各场多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茶园大多是 六、七十年代通过垦荒籽播发展起来的,在计划经 济时期,茶叶是国家统购统销的二类商品,茶场长 期只承担茶园管理、生产、加工任务,不涉足经营 流通领域。改革开放以后,茶叶由“二类”商品调 整为“三类”商品,实行放开经营,茶场从此成为 生产经营主体,直接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农垦 茶区的经济发展从此拉开了序幕。
1984年茶区各场普遍兴办了职工家庭茶场,实行了 “大农场套小农场,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茶场内部推行了“五统两分”的生产经营机制,即 统一鲜叶验收,统一鲜叶价格,统一鲜叶及毛茶加 工,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核算与兑现,分户管理, 分户采摘。这种体制有效地打破了原有的平均主义 “大锅饭”,调动了职工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 产的发展。各茶场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围绕市场,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营。一方面,利用规模 大、技术新等优势,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积极创 制名牌产品,先后创制“九山翠剑”、“百杯香 芽”、“绿霜”、“周王云绿”、“祠山翠毫”以 及翠芽、雪芽、云尖等名优系列茶,并通过内引外 联在各大中城市积极创办商业网点,积极拓展内销 市场,积极并推广应用名优茶冷库保鲜技术,共投 资兴建茶叶保鲜库10余座,贮存保鲜茶百吨以上。 由于网点覆盖范围大,销售范围广,加上名优茶创 制技术、保鲜技术抢占了先机的优势,博得市场的 广泛好评。名优茶的生产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名优茶的品牌效应,带动了茶叶生产,有力地推 动了农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场纷纷看好外 贸出口业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毛茶深 加工业,提高茶叶生产附加值。各场先后投资数万 元,兴建了精制茶厂,以精制茶厂为龙头,以加工 出口为依托,带动全场的大宗绿茶的生产。由于发 挥了两个带动效应,各场经济很快步入了一个较快 发展的时期,至九十年代初各场的经济总量均创历 史新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这种体制难以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弊端也日益突出;经营主 体不突出,责权利不清,职工大锅饭依然存在,企 业负盈不负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严重制约了 企业的生产发展,最终导致企业效益滑坡、经济回 落,1995年农垦茶区亏损高达500多万元,经济处于 低谷。
1996年以后,以“四到户、两自理”为重点的改革 方案,相继在皖南各场实施。农垦茶区经济出现新 的一轮转型。家庭茶场的茶园承包、核算、风险、 盈亏到户,生产、生活费用自理过渡到职工养老费 用自理的“四到户、三自理”。实行职工身份田、 招标田两田分离,逐步过渡到招标田先交后种;放 开鲜叶、毛茶、生产资料供应三个市场;初精制茶 厂由租赁过渡到整体拍卖、国退民进、发展私营经 济;大农场除搞好“四个确保”即确保茶园租赁费 上交、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初制厂“龙 头”作用的发挥、确保农场的优势的发挥以外,重 点搞好“三项服务”即植保、机采等专业化服务; 税收、劳资等政策服务;信息、公平交易等市场服 务。这一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资产经营权与生产经 营权分离,大农场由传统的生产经营转向资产运 营,通过承包租赁转让等方式经营茶园、茶厂等国 有资产。家庭茶场则由传统的生产管理转向生产经 营,家庭茶场走向市场,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主 体,参与经营。由于产权分明、权责清晰、管理到 位,农场经济步入正常的运行轨道。然而这些改革 始终是在农场内部的层面上进行合同制和机制改 革,而在农场自身这个层面上的改革与创新尚未涉 及。这样,茶区茶业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负面影 响。一是对茶场的定位不清或者不到位,农场缺乏 长远发展规划。农场的短期行为盛行,多数农场以 维持生计而运转着,大批资产的处置、变现,不是 用来发展产业经营,而是用于不得以的生存消耗, 农场资产在逐步被蚕食。二是农场不从事直接的生 产经营,忽视了品牌生产与经营,历史形成的名优 茶品牌优势严重萎缩,名优茶的品质下降、产量降 低,名优茶的生产带动效应几乎不复存在。三是由 于分散经营,小企业重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短 期难以形成大型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龙头带动 效应差、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二、农垦茶区茶叶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优势
农垦茶区经过几十年发展,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又形成了相当多产业优势,为茶叶产业化、茶区集 团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㈠.地理位置优越。皖南农垦六茶场集中分布在宣 城市的宣州、广德、郎溪三县(区)及芜湖境内, 方圆不到一百公里,而且大多地处合杭高速干线附 近,交通十分便利。宣芜地区又是皖东南通往经济 发达的江、浙、沪的门户,是东西部地区的连接 区,经济的辐射程度高,随同宣城经济融入苏浙 沪,给农垦茶区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先机,况且,茶 叶产业已列入宣城市政府今后农业优先发展的主导 产业,对农垦茶区的经济发展将形成一个不可多得 的发展机遇。
㈡.茶区的整体规模大,堪称全国之首。垦区除了 拥有相对集中成片的茶园5.2万亩以外,还拥有一定 生产能力。初制茶厂82座、精制茶厂11座,年加工 量在10000吨以上。还拥有名优茶冷藏保鲜库十余 座,年库存保鲜茶达百吨以上。外设商业店面近二 千多家,分布在全国各地。
㈢.专业人才集中、技术力量雄厚。茶区各场由于 专业突出,自建场时起即大批引进茶叶专业人才, 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引进大批大中院校毕业 生,现已大多成为各场生产技术的中坚力量。垦区 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数百人。专业人才遍及生产、 加工、经营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同时各场始终 保持与各大专院校合作,加强科研协作,取得了大 量的科技成果,对农垦茶区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提供 了必要的技术保证和技术支撑。
㈣名优茶发展迅速,品牌多。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 十年代初,各场积极研制开发名优茶产品,名优茶 的发展一度成为全省茶区经济发展的亮点。种类达 到几十余种之多,且多数名优茶在国家及省级名茶 评比中获得殊荣,名优茶的品牌效应凸现,名优茶 的生产对农垦茶区经济的崛起曾一度产生了显著的 效果。
三、农垦茶叶产业化、茶场集团化发展思路:
㈠.整合茶场资源,实现体制创新。茶场现格局既 集中又分散,是容易被边缘化、低层化的典型。近 年来,在困扰农场发展的三大障碍(养老保险、企 业负债、企业办社会)得到稳步解决以后,调整茶 场行政体制、进行区域合并的条件已经成熟。这将 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 利于强化企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 益,有利协调各种关系,强化市场的反应能力和应 变能力,有利于克服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因此, 应认真总结茶区五十年来体制变化的经验教训,尽 快形成一至三个比较大的茶场或集团。受省农垦集 团公司的委托,从事茶业资产的统一运营与管理。 也可由省农垦集团公司牵头,各相关单位共同出 资,吸纳有关私营茶厂或经营单位参与组建有限责 任公司。公司以各茶场为基地,公司为股份制企 业,人员实行招聘制。以公司为龙头,以资产为纽 带,各茶场只能依据其股份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 并在公司的统一管理下运营本单位资产。
㈡整合品牌资源,实现机制创新。安徽农垦茶叶品 牌很多,名优茶种类达几十种,各茶场在过去的生 产经营中极力研发自己的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 事实上不少产品同出一辙,制作工艺及外形质量基 本相同,仅仅是产地不同、称谓不同。名优茶种类 虽多,但真正能立足市场、且叫得响的品牌却很 少。各场在市场经营上各唱各的调,互相挤占、排 斥,无形中削弱了农垦茶叶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 力,而且,随着生产经营主体的变化,名优茶生产 逐渐形成了杂乱无章的局面,标准不一,品质降 低,市场占有率减小。
因此,实施农垦茶叶品牌战略,首先必须整合现有 品牌,实现共打品牌、共享资源。可以以历史名茶 敬亭绿雪作为当家品种,极力打造敬亭绿雪系列品 牌,其品种包括敬亭绿雪、九山翠剑、百杯香芽、 祠山翠毫以及云尖、毛尖、毛峰、翠芽等。将原工 艺相近、形状近同的周王云绿、绿霜、九山雀舌等 归并敬亭绿雪,将芽苞、姑山玉芽等归并为百杯香 芽,制定统一的敬亭绿雪系列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 准和质量标准,并统一产品包装标识。其次是加强 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各场可根据自身优势主抓 一至二个品种生产,重点以质量赢得品牌的影响 力。各场按照统一的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组织生产, 产品质量检测由统一的检验机构实行产品出厂检验 负责制,检验合格,按统一标识出厂。第三,大力 加强敬亭绿雪系列茶品牌的广告宣传,可请专业广 告公司专门策划,可采用名人广告,发挥名人效 应,可通过中央、有关省市广播、电视等传媒发布 广告,扩大影响,力争用二至三年的宣传,逐步发 挥出敬亭绿雪系列品牌效果。第四,建立营销网 络。利用过去已形成的商业网点,并进行筛选,确 立各地区的特约经销点。在销售上既建立本地的茶 叶批发中心,又要发展与各地超市、铺面的连锁经 营,进行物流配送。也可推行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 经营,在招展国内市场同时,也要与各大外贸出口 企业联合积极开拓国际特种茶市场,以经济作为纽 带发展多种形式的营销联合体,确保产品销路畅 通。
㈢.着力培育龙头出口加工拼配企业,充分发挥龙 头带动作用,发展产业链式经济。农垦茶区组建茶 叶直接进出口公司和立项建设其它茶叶深加工企业 已迫在眉睫,基础条件及外延已备,关键是着力推 行。茶区可利用原宣郎广茶叶公司精制厂为基础, 成立茶叶进出口公司,以出口、加工拼配业务为 主,或者发展其它深加工业务。按照现代企业制 度,建立新的公司制企业,可由农垦集团公司和各 相关茶场共同出资,吸纳个私资本,民间资本,广 泛招商引资,还可与相关外贸出口企业、相关大专 院校联合,欢迎以出口业务和科研成果作为资本参 与经营,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广泛吸收社会人 才、网络社会精英。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 负责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新型的理念、新的 思路管理企业、经营企业。公司对外广泛与各大外 贸出口企业联合,经营出口业务,对内实行基地化 融合,逐步做大做强。
各茶场可结合二、三产业改制,通过整体拍卖茶 厂、转让产权的方式,可面向内部职工,也应吸纳 场外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人员参与竞标,大力发展 私营茶厂。在政策上、环境上给予优惠照顾,在管 理上着力规范其经营行为;在发展上,通过引入有 序竞争、优胜劣汰,增强各自的经营能力。茶场应 按产业化发展要求抓好初制茶厂的经营延伸:一是 引导初制厂向茶园延伸,鼓励家庭茶场以茶园向初 制厂入股,建立紧密性联系;也可通过机采等专业 组织作为中介,相对固定茶园和茶厂,建立松散性 联合,最终提倡初制茶厂直接承租茶园,发展其真 正意义上的私营农场。二是引导初制茶厂向精制茶 厂延伸。一方面通过自身扩大规模发展精制加工生 产,另一方面直接向精制茶厂靠拢,两者都可以经 济作纽带和龙头公司联合经营,并逐步发展成为利 益共同体。初制茶厂作为产业链的中间结合点,一 头连着家庭茶场,另一头连着龙头企业,链式经济 形成。产业链式经营关键在于龙头,龙头活,则链 条紧,带动效益高。
四.农垦茶业产业化发展必须注重解决的问题和建 议:
㈠.解决好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农垦要立足 于社会,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而经济 实力是靠人的聪明才智去创造的。是积极去拓展, 还是简单的维持,二者结果迥异。广大农垦职工应 从战略的高度、长远的眼光去看待经济的发展,要 有发展经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些短期的行 为、小富即安、小稳即安的思想应该遭到唾弃。同 时,各场应从大局出发,克服本位主义思想。
㈡.农垦集团公司要加强对农场资产处置资金的监 督与管理,及时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规范资 产处置资金的使用渠道。实行严格的资产处置申报 制、资金使用审批制。处置资产的资金应重点用于 生产发展的资本投入,为经济发展积蓄后劲。严格 控制在非生产性方面的消耗,杜绝掠夺性经营及活 动。
㈢.加大投入,增强后劲。首先是加大资金的投 入,广泛筹集资金。除了自身盘活的资产外,重点 是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筹集资 金,应出台优惠政策,着力招商引资,也可广泛吸 纳民间个私资本等。根据资金来源分别用于茶园基 础设施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其次是要加大科技的 投入。与相关大专院校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体,重 点搞好科技开发和科技攻关。在农业生产上,大力 引进新型良种,淘汰更新老式品种,全面推行无公 害化生产技术,科学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 及机械化管理茶园技术,着力推行绿色食品建设, 并全力打造新型有机产品品牌。在人才队伍上,应 广泛引进社会各方面人才,为企业增添活力。
产业化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农垦茶区茶叶 的产业化发展更是任重而道远。如何运作,必须经 细致的研讨和论证。本文拙见,乃一家之言,难免 片面,仅作饭后笑谈。但只要农垦上下,认识到 位,思想统一,目标明确,经过一定的努力,农垦 的茶叶产业化发展必将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